很多老闆開店久了,常常會有一種感覺:「奇怪,明明客人都差不多,怎麼最近生意特別冷清?」
尤其是做餐飲的,更是感受深刻。像是每年暑假結束、學生開學那陣子,或是每個月月底,生意都會比較淡。再來就是中元普渡跟中秋節前,明明天氣好、也沒下雨,人潮卻變少,店裡冷清清,好像整條街都不太熱鬧。
這時候,很多老闆就會安慰自己說:「啊~最近景氣不好啦,大家都一樣。」
你仔細看會發現——有些店一樣開在附近,卻生意好得不得了。像是中秋節前,賣月餅、賣鳳梨酥、賣蛋黃酥的店,門口都是人,訂單接到手軟。烘焙業在那段時間簡直忙到爆,一個老闆跟我說過:「我中秋這一檔,就能賺回整年的利潤。」聽起來是不是很誇張?但這就是事實。
如果我們只是待在自己的同溫層裡,整天跟同行抱怨「啊最近景氣不好」,那就會被這個現象慢慢拖下去。因為別人在想「怎麼搶生意」,你還在想「怎麼撐過去」。
做生意的人,不能只看自己那一小塊。要學會「借節日的力」。
不一定每個行業都能跟節日直接搭上,但一定能想辦法「擦邊球」。
像你賣冰淇淋的,中秋節可以推出「冰淇淋禮盒」送禮;
賣飲料的,可以設計「普渡平安瓶」、「開學能量飲」。
你不用一定要跟節日強硬綁在一起,但至少要「有參與」。
如果一年到頭,每個節日你都沒動作,客人自然不會想到你。
這世界上的錢很多,只是人會跟著話題走、跟著節日走。
懂得轉彎、懂得觀察消費方向,才是讓店活下去的關鍵。
金流沒消失,只是去了懂節奏、懂節日、懂創意的人那裡。